|
|
|
|
|
|
|
|
【公民新聞專題-4】公民平台 對在線媒體是相輔相成 |
記者/王寶兒、李芃萱、夏邦明 |
(2017/05/19 PM02:48) |
|
|
|
對於線上的媒體業者來說,公民記者是一個好壞參半的存在,好處是公民記者能夠涵蓋媒體業者沒有關注的議題及做更深入的報導,壞的是公民記者本身沒有受過訓練,容易有立場不公的報導。
在第一線的採訪現場,公民記者的存在會對媒體業者帶來什麼樣的衝擊?東森財經攝影記者沈煜騰提到,近年來自媒體的興起,讓更多公民記者關心社會議題跟參與採訪現場,關心社會議題當然很好,但遇到帶有顏色、主觀意識的公民記者,有時候會讓觀眾或輿論的方向改變,或是讓現場維安狀況無所適從。
沈煜騰舉例,自身便曾經在抗議現場,遇過公民記者假借身分之便,拍攝特定方向的照片,或是詢問主觀偏頗的問題,甚至還會煽動群眾情緒,而這些狀況都會影響到第一線的採訪現場。
自由時報發言人蘇宇暉表示,大眾媒體和公民平台的運作模式不同也讓公民記者和業界的線上記者有相當大的差異。公民記者的優點在於不會受到報社或電視台時間的壓迫,能長時間的籌備專題,可以涵蓋到一些線上媒體沒有去關心到的議題,對於線上媒體來說是有著截長補短的作用。而公民記者則是在新聞查證上可能不如線上的記者那麼好。
中國時報編輯部副總編輯陳萬達則分析,公民記者跟業界主流媒體存在很大的分野,從組織方面來說,公民記者本身所擁有的資源管道並不豐富,對新聞事件的看法較無法秉持宏觀的角度,在新聞事件的取材上通常也比較偏向個人偏好,導致意見常有被稀釋的可能性,不同於傳統媒體在報導方面所具有的綜合性。
蘇宇暉認為,「人人是記者」是不對的,過去幾年來公民記者在採訪過程中發生的許多事件,許多公民記者出生社會運動,有自己的特定看法,而這些特定立場會讓他們的報導有所偏頗。不管是訪問的內容攻擊性較強,或是立場不公正,在拿著新聞記者的招牌時,無形之中會讓大眾對於記者有更深的誤解。
蘇宇暉建議,若有興趣成為公民記者可以多去上一些寫作或是媒體識讀的專業課程,也試著不要將自己過多的立場帶入新聞,畢竟新聞是以第三公正方的立場自居,即使是公民記者也應該負起記者的責任。
公民記者也存在一些隱憂,在審核機制方面,陳萬達表示,公民記者缺乏審核其內容的機制,也因為公民記者的門檻降低,使公民記者素質往往良莠不齊,在缺乏嚴格自律、他律的環境下,公民記者的報導標準相對較模糊。
沈煜騰認為,NCC主管媒體業者的議題拿捏及畫面尺度,公民記者也應該有單位統一管控,讓合法申請的公民記者得以採訪以外,也讓一般的傳統媒體記者們在彼此相互影響下報導出有價值的新聞。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