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報即時新聞
       
銘傳大學傳播學院整合行銷傳播中心傳播管理學刊校友聯誼會銘報新聞下載
銘報即時新聞
關於銘報
聯絡我們
設為首頁
英文(English) 網站
報業產業新聞
出版產業新聞
廣播產業新聞
電視產業新聞
電信科技產業新聞
網路科技產業新聞
廣告產業新聞
公關產業新聞
媒體觀察產業新聞
文化創意產業新聞
兩岸國際業新聞
銘報新聞下載
銘傳廣播電台
銘傳電視台
銘傳網路廣播電台
銘傳網路電視台
銘傳大學廣銷學系落實「實習即就業」 推動菁英實習培訓計畫
2016傳播學院學術研討會搶先報
2016新媒體與跨平台匯流學術研討會 初審名單公布
 
首頁 > 銘報人物 > 新聞內文
【人物專訪】林俊安:只要有第一百零一種突破的可能都要去衝
記者/李隆揆
(2017/03/05 PM14:56)
【人物專訪】林俊安:只要有第一百零一種突破的可能都要去衝
圖片尺寸 120 x 80 像素  150 x 100 像素  300 x 200 像素
 每到跨年,《蘋果》會動員攝影記者分組分點拍攝,林俊安說:「(頭版)主照只有一張,英雄只有一個,但每個人都努力,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英雄。」(圖、文/李隆揆)

 時間敲了五個月,終於跟著《蘋果日報》攝影中心執行副總編林俊安走進三樓會議室,低調認真的工作態度,他一開始就問「你怎麼會找我?我從來不受訪」,並不是拿翹或刻意深藏不漏,而是每天單純地努力付出、認真工作,他認為一切「沒什麼好說的。」

 2008年8月,前第一夫人吳淑珍屢以身體不適為由請假不出庭,各界都想一探真假。但扁家14樓的高度讓許多攝影記者無技可施,林俊安則和攝影團隊討論企劃,先算出14樓的高度,再利用Google地圖計算海拔,發現附近一處置高點有機會拍到畫面,便動員守候順利捕捉到關鍵畫面。

 2010年,早在前總統陳水扁被移送台北監獄前,林俊安就向攝影中心提出要求,希望能拍到陳水扁入監時,少了招牌西裝頭,以三分頭取而代之的畫面。但整個攝影中心沒有人知道陳水扁會到什麼地方會客?要在哪裡拍?於是他們守在台北監獄外,每天詢問剛出獄的人,問了幾個出獄者,終於掌握陳水扁會客的必經之路,前後至少花了三個月的調查時間,《蘋果》拍下了一張陳水扁頂著三分頭的畫面,逼的第二天獄方還在原地拿著望遠鏡四處望,研究照片到底是怎麼拍的。

 這些精彩的照片,都是從被動等待畫面轉變到主動找尋機會,即使不容易,林俊安依舊內斂,他將功勞歸於全心全力付出的攝影團隊,他說:「那時候發現可能拍到扁家的地點是一座墳場,我不好意思要求他們上去(墳場),但他們看一看,就自己上去守了。」言語中感受得出林俊安對攝影同事的驕傲。

 他進一步說,房子的高度、附近高點的海拔可以計算,這些都不是機密,一般人可能認為沒什麼,但組合起來就是一個機會。可以完成這些任務不是因為團隊很厲害,只是當每個人都覺得沒機會的時候,就更應該要想辦法找機會。

 其中,最後一次拍到陳水扁在獄中放風的畫面,除了要面對台北監獄的高牆,獄方還在上空多加了一塊塑膠帆布,但《蘋果》攝影記者還是調整高低角度,在高牆與帆布之間的縫隙中拍到陳水扁。林俊安說:「你有一百種阻攔我的合理防禦,但只要有第一百零一種突破的可能性,我就要去衝。」

從第一線到內勤都在捍衛團隊價值

 即使經歷大風大浪,說起最印象深刻的任務,林俊安想了一會兒,還是回答「忘了,過了就忘了」。因為他認為,做新聞的人很難說什麼工作最艱難、最有挑戰性,因為隨時可能發生更難解的事情;同樣的,如果今天完成了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一直放在心上,就沒辦法再做更難的事了,就像「報紙一份十五塊是早上的事,到了下午就不值十五塊了。」

 說到價值,林俊安回憶起曾有位《蘋果》總監說過,「不要以為《蘋果日報》的競爭對手是其他報業,其實對手是超商冰箱裡的飲料,同樣要花十五塊,你的報紙有什麼價值能讓人在口渴的時候,還會選擇放下飲料拿起報紙?」甚至對他來說,若以時薪兩百元來說算,看一份報紙要花半小時,如果一份報紙沒有一百元的價值,就是在浪費讀者的時間。他語帶堅定地說:「團隊的價值,就是讓讀者覺得物超所值。」

 從第一線的攝影記者到攝影中心執行副總編,林俊安認為,換了位子一定要換腦袋,畢竟工作不同。對於第一線的攝影記者,他說:「現場該如何處理是由第一線的攝影記者決定,因為我相信他不會破壞團隊的價值」,而身為攝影記者的管理者,他的任務就是讓攝影記者了解報社的需求,讓基層攝影記者能在合理範圍內滿足需求,並且提供穩定的後勤支援,幫助他們把事情做好。例如閃光燈壞了要立刻補上,遇到大型抗爭要提供護具,不能讓第一線的同仁擔心設備上的問題,這樣他們才能全力付出,時時刻刻想著超越自己。

沒跌倒過,怎麼知道如何站起來

 機械背景出身的林俊安因為對攝影的濃厚興趣,在1988年開啟報禁那年9月,進入媒體工作至今已近三十載。

 「攝影」從個人的興趣變成影響大眾的行為,上工後林俊安發現自己對新聞攝影工作其實不夠瞭解,但第一時間卻沒有退縮,他認為這不是一件壞事,因為正是知道自己缺乏專業,才要去吸收更多專業知識。

 從《自立早報》到《蘋果日報》,和所有攝影記者一樣,每天穿梭在各種新聞現場,面對不同的壓力,林俊安喜歡以「打電動破關」來比喻,他認為只有不想面對挑戰,才會形成壓力,如果每次都可以想辦法過關,就不會有壓力,「所以公司只是要我把事情做好,哪會有壓力?」

 就算受到挫折也感到慶幸,他說:「至少知道這樣行不通」,並認為失敗只是一種經驗累積,如果過程中都沒有挫折,也就不會知道怎麼站起來。「挫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怎麼改善。」到了管理階層,林俊安對同事的想法亦是如此,認為應該容許同仁犯錯,而不要讓同仁不敢犯錯,失敗只要改進就好,成功可是能將榮耀「整碗捧去」。

 從林俊安口中說出來只是「上班、打工」,但就如他描述攝影團隊的拍攝工作,「101跨年煙火放完40秒照片就要回來了」,可以看出他對工作有著不變的堅持,未來也將持續下去。

採訪後記:

 雖然林俊安以遊戲來形容工作上的挑戰,但他認真的眉宇容易給人一種不苟言笑的錯覺,看得出來他謙虛低調中對工作的那份堅持。身份從攝影記者變成執行副總編,那份堅持也從對畫面的要求轉換到對前線同仁的全面支援,唯一不變的,是團隊成員之間的合作無間,以及創刊以來對《蘋果》的情感與期待,更是我未來在新聞工作上效法學習的前輩。



把這篇文章貼到twitter 把這篇文章貼到Plurk噗浪 把

這篇文章貼到facebook

回上頁

華視與播吧 跨平台直播新節目
公視自製兒少節目 獲加拿大班芙影視節洛磯獎
微軟以262億美元併購LinkedIn
民視陳剛信遞交書面辭呈
第一屆佛教微電影大賽在12日頒獎
銘傳廣銷系 首辦成果展《蛻變》
Windows強制升級 用戶抱怨層出不窮
【第十九屆兩岸新聞報導獎】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