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搶救台劇! 專題報導-1】自製率須達50% 電視業者:不知民間疾苦 |
記者/劉芷吟 |
(2016/12/30 AM00:30) |
|
|
|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於10月底審議通過電視台黃金時段自製劇相關草案,規定自製節目比率須高達50%,對此,各家業者紛紛表示,政府在制定此項草案時,似乎沒有考慮到民間疾苦。
為了振興我國影視產業,活絡整個產業脈絡,NCC發佈了此項自製節目管理辦法草案,但在業者眼裡,這項草案似乎變成阻力,而非助力。福斯傳媒集團亞洲區執行副總裁劉慧婕認為,政府在制定這樣的政策時,應該把自己的格局放得更大,試著「輔導」而非「管制」,她說:「符合法規的方式有很多種,當然,繞道而行也是一種方法。」雖然劉慧婕表示同意NCC這個草案的想法,只不過政府不能光是拿著一個鞭子在後面指使,卻不告訴業者到底「能夠」怎麼做,這樣只會扭曲政府原本想達到的初衷。
台灣的自製節目發展究竟被什麼綑綁?旺旺中時媒體集團行政管理群法務處經理田炎欣表示,資金是很關鍵的部份,他坦言:「眼觀自製劇市場實力雄厚的中國大陸、韓國,他們所使用的成本是台灣的3倍、5倍,台灣沒有這樣的資金,戲劇質感相對就減弱,在這樣低質感的環境下,收視率相對低迷,廣告主當然也就減少投資。」另外他還提到,市場的吸納量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部分,除了自己本身的電視台,其他業者願不願意接受也是一個問題,三立一直以來積極推出自製劇,不能否認他們的認真,但同時他們也是今年裁員量最大的電視台,且多半是節目部的員工,這不禁讓人深思,就算積極產出自製劇,但東西依然銷不出去,台灣影視業在市場上漸漸被邊緣化,似乎已經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在這些環環相扣的條件下,電視業者成了被收視率檢驗的人,中視總經理趙善意直言:「收視率是台灣媒體環境惡化的毒瘤!觀眾有分很多不同領域,電視台在製作節目上不能以偏概全,一部分觀眾想看的,不見得是所有觀眾應該看的。」
趙善意也質疑:「許多業者已經賠錢在去做自製,那政府做了什麼?」對於NCC推行的此項草案,業界及學者都不否定他們善意的初衷,只是政府在推行政策前,似乎缺少了完整性的討論,以及長遠的規劃及配套。
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劉蕙苓坦言:「文化部身為一個主管的單位,他不能置身於事外。」NCC負責管制、文化部負責內容獎勵,管教者管完以後,誰來提供電視台足夠的助力?兩個單位都跟電視產業相關,卻各做各的,因此政府在做橫向溝通的部份是否還是缺乏討論?這是業界和學者都共同建議政府應該深思的問題。
除了三立、民視一直以來積極出產自製劇,劉慧婕也提到,福斯衛視一直以來都以自製為目標,而近期也在籌備新的綜藝節目,且預告將有強大的卡司陣容;中視則是極力培養影視人才,注入新血;許多業者其實早在規範之前,就已經在努力發行自製,因此這次的政策是否真的能有效「改善」電視圈,業者們認為還有待觀望,只期待往後再訂定政策時,政府能多聽聽業界的聲音,否則恐怕只是揠苗助長。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