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報即時新聞
       
銘傳大學傳播學院整合行銷傳播中心傳播管理學刊校友聯誼會銘報新聞下載
銘報即時新聞
關於銘報
聯絡我們
設為首頁
英文(English) 網站
報業產業新聞
出版產業新聞
廣播產業新聞
電視產業新聞
電信科技產業新聞
網路科技產業新聞
廣告產業新聞
公關產業新聞
媒體觀察產業新聞
文化創意產業新聞
兩岸國際業新聞
銘報新聞下載
銘傳廣播電台
銘傳電視台
銘傳網路廣播電台
銘傳網路電視台
銘傳大學廣銷學系落實「實習即就業」 推動菁英實習培訓計畫
2016傳播學院學術研討會搶先報
2016新媒體與跨平台匯流學術研討會 初審名單公布
 
首頁 > 組織產業新聞 > 新聞內文
《流動的映像:楊德昌與台灣新電影》講座  一同救台灣電影文化
記者/邱郁雯
(2016/12/19AM02:30)

 胡思二手書店推出一系列《流動的映像:楊德昌與台灣新電影》講座,向楊德昌導演及那個饒富人文精神的時代致敬。12月17日以《後新浪潮的台灣電影》為主題的最終場,邀請到詩人、導演鴻鴻和導演林靖傑與觀眾交流,並訴說台灣電影狀況。

 林靖傑堅定的說:「電影不只是商品,還是文化。」說到韓國在約10年的時間從低迷的影視產業到現今蓬勃發展,並強調在於有沒有去重視電影文化。而鴻鴻提到,當台灣劇情片崛起時,紀錄片也在某種程度上繼承台灣新電影的任務,彌補了過去不能拍攝的題材。在50、60年代許多導演拍攝社會現況和童年往事,用紀錄片的方式把台灣的社會發展追捕下來。

 對於楊德昌的電影再次到大螢幕播放,林靖傑表示,可以讓年輕世代更認識不一樣的電影手法,對自己也有更深的啟發。台灣電影常常在導演的想法和製片所追求的票房徘徊,導致台灣的國片有好票房卻沒有內容,或是導演想說的故事觀眾卻不買單的狀況出現。鴻鴻以導演魏德聖為成功例子,他用楊德昌的方式,一個人到處找資金去拍想拍的「賽德克巴萊」,贊助者並不會因為之前成功的「海角七號」而去投資魏德聖想拍的故事。

 林靖傑表示,雖然鏡頭沒有像好萊屋,但一樣有好的鏡頭。用自己的鏡頭語言、美學將台灣電影呈現給觀眾。鴻鴻提出,到底要救台灣的電影產業?還是培養的好電影?10多年來的問題還是沒有答案。

 鴻鴻和林靖傑都提到,觀眾應該為電影文化站出來發聲,不只導演為台灣電影奮鬥,觀眾也要一起!



把這篇文章貼到twitter 把這篇文章貼到Plurk噗浪 把

這篇文章貼到facebook

回上頁

華視與播吧 跨平台直播新節目
公視自製兒少節目 獲加拿大班芙影視節洛磯獎
微軟以262億美元併購LinkedIn
民視陳剛信遞交書面辭呈
第一屆佛教微電影大賽在12日頒獎
銘傳廣銷系 首辦成果展《蛻變》
Windows強制升級 用戶抱怨層出不窮
【第十九屆兩岸新聞報導獎】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