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台灣編劇的困境專題-1】台灣寫不出好劇本? 關鍵原因為市場 |
記者/黃郁庭 |
(2016/11/22 PM03:05) |
|
|
|
劇本是一劇之本,所有的娛樂、喜怒哀樂與工作機會都藉由「劇本」這個媒介才得以展開,編劇勢必為影視產業中最重要的一環。而台灣的編劇並不受到重視,追根究柢,最大的問題為市場萎縮。
編劇不受重視 淪為寫手
導演王傳宗表示,台灣編劇目前面臨到最普遍的問題是「不受重視」與「不受保護」,以及非專業領導專業。國外有編劇工會保障編劇的基本權利,編劇也享有崇高地位,例如韓國,當紅編劇所拿到的薪資是所有主創人員之中最高的,包括導演或製作人。但台灣主導編劇並不是編劇本人,時常是由電視台主管、製作人,甚至是導演來主導。
王傳宗提到,台灣的編劇往往淪落為「寫手」,無法盡情發揮創意,只能像營造商的服務客戶,客戶要什麼就給什麼,編劇們只是把別人腦袋中的東西建構出來。寫手無法真正複製別人的想法,導致在創意上有所落差,加上變成寫手的關係,給的薪資自然不高,再加上業主若只求量,不求質的話,許多寫手的心態會覺得當編劇總籌太累、責任太大,會傾向當個寫手賺錢即可,造成編劇產業在創意上一蹶不振的頹勢。
他感嘆地說,在台灣編劇處於一個相對低下的位置,電視台主管往往先看是誰主演,必須要有明星,然後在主題上天馬行空的亂想。要主管們自行開發新題材,也是從言情小說中去找過去的橋段舊酒裝新瓶,整個劇本的產業導向收視率至上,被電視台主管所掌控,編劇的地位只能淪落為寫手,無法替自己的作品發聲。
接著他提到,當然也是有有理想的編劇,想要創作自己的作品,可惜台灣的影視環境並沒有給這些人更多犯錯與練習的空間,電視主管往往在劇本中看不到想要的戲劇橋段,就會丟掉劇本,無法好好品味一個結構精巧的本。偶爾在公共電視台或是其他不在意收視率的電視台會投資這樣的劇本,但通常廣告效果也不好,僅管能在金鐘獎拿獎,也無法造成太大的影響效果。
導演主導 編劇才華被淹沒
肥貓國際娛樂總監魏嘉宏表示,在台灣以導演為中心,編劇並沒有受到重視,一部電影或一齣戲能不能成案,有三種職位必須先行投入,共同實現這夢想的第一步,有了這一步,才有後續工作人員的製作期表,然而編劇卻始終被當成消耗品,當編劇協助製片導演踏出第一步,也就是他被忘記的時刻。
他提到,台灣的編劇總是被要求幾周內完成第一稿長綱,然後接續而來是一改再改,一開始監製用他認定的市場視角來改,然後是導演不只藝術上要改,他也有他認定的市場視角要改,然後編劇開始得迎合電影輔導金評審們喜好的不同口味不同的市場視角來改,這還沒完,接續是一連串投資者的、演員的、贊助商的、合作廠商的要求不斷的改,回頭,我們已經看不到監製該有的市場定位及市場操作的能力。
至於編劇在產業的地位,也是編劇的魏嘉宏感慨地說:「爛作品怪編劇,得獎當然是導演的成就,賣座全是監製的努力,編劇這作品藍圖的完成者,只能淹沒於導演、製片、演員的光彩之下,。」
收視行為的轉變 逼編劇轉行
編劇陳慧如說起自身經驗,在2014年發表兩部戲,兩部戲加總大約30集的產量,2015年沒有發表,2016年參與滾石愛情故事發表2集。她坦言,在這市場已經被擠出去,在台灣沒有東西發表,現階段依然在寫劇本,但不寫台灣的。
她認為,電視台取樣收視率方式有問題,現今很少人在用電視機看電視,多數用網路收看,但透過網路收看並不會反映在收視率,也不像大陸美國有大型視頻網站,雖然最近興起許多視頻網站,但普及率不強,導致收視行為分散,沒辦法計算收視率,因此許多戲劇收視率低,電視台收不到廣告費,沒有收入就沒辦法投資作戲,整件事惡性循環,造成電視劇越做越少,逼得編劇離開環境去外面找工作。
談到未來 唯有西進大陸
編劇王瑋一語道出現在台灣現況就是「市場萎縮」,並認為NCC制定黃金時段規定電視台自製戲劇比例並沒有幫助,電視整個已經萎縮,台灣市場並不重視編劇,狀況只會越來越糟,說道未來,他說:「唯一生路是去大陸討生活。」
魏嘉宏認為,台灣影視產業長久面對的困境也在市場過小這根基問題,台灣人口只有兩千三百萬,加上娛樂種類太多,將市場區隔到非常零碎細小,所以現在的作手只敢操作最安全的戲劇類型,比方所謂的「小情小愛」戲劇類型,也是作手為了降低市場風險,因此反覆操作這種情感類型,因為在他們眼中,這情感類型橫跨較廣的年齡層,風險最低,但這種保守作法,卻也是觀眾逐漸放棄台灣產制的影視作品的原因之一。他認為如此艱困的市場,更應該好好在劇本上下功夫,他提到故事能不能像野火燃起各區隔市場的熱情,除了主題、事件、人物、結構和情感,還有更重要的東西。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