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報即時新聞
       
銘傳大學傳播學院整合行銷傳播中心傳播管理學刊校友聯誼會銘報新聞下載
銘報即時新聞
關於銘報
聯絡我們
設為首頁
英文(English) 網站
報業產業新聞
出版產業新聞
廣播產業新聞
電視產業新聞
電信科技產業新聞
網路科技產業新聞
廣告產業新聞
公關產業新聞
媒體觀察產業新聞
文化創意產業新聞
兩岸國際業新聞
銘報新聞下載
銘傳廣播電台
銘傳電視台
銘傳網路廣播電台
銘傳網路電視台
銘傳大學廣銷學系落實「實習即就業」 推動菁英實習培訓計畫
2016傳播學院學術研討會搶先報
2016新媒體與跨平台匯流學術研討會 初審名單公布
 
首頁 > 銘報人物 > 新聞內文
【人物專訪】 Wish a better world 張桂越創辦周刊巴爾幹傳播媒體新色彩
記者/李芃萱
(2016/11/08)
【人物專訪】 Wish a better world 張桂越創辦周刊巴爾幹傳播媒體新色彩
圖片尺寸 120 x 80 像素  150 x 100 像素  300 x 200 像素
周刊巴爾幹創辦人張桂越介紹自己創立周刊的背景 (攝、文/李芃萱)

 《周刊巴爾幹》創辦人張桂越以記者之姿到當時俗稱「歐洲火藥庫」的巴爾幹半島,一住就是10幾年。她說,到了那裡,不再認為巴爾幹是火藥庫,那裡的人、事、物都跟原本想像得不一樣,再小的事,哪怕是一片葉子甚至是一顆蛋,都是大家從不知道的故事。在那裡的每一天,發生的每件事,都讓她印象深刻。

 《周刊巴爾幹》是張桂越的心血,已經創刊了80幾期,從1人通訊社的起點出發,5萬元辦雜誌,到和夥伴3個人籌了100萬預算到歐洲去報導難民,是為了貫徹她堅持帶回的第一手外電新聞。

 為了讓更多台灣讀者看到真正的國際新聞。她堅持到當地採訪帶回第一首報導,在現今新聞界少有此舉,但她從來不認為自己有什麼了不起,只是願意為了自己的堅持,以及她所想要做的新聞放下很多事情。張桂越說:「把人家不願意做的,做好。是為了讓台灣有更好的一塊平台,可以看的見更廣的世界。」

 她說:「記者,就是要洗刷錯誤」。因為除了她了解巴爾幹的好,當她的家人親身跟這片土地接觸時,也都露出了「讚嘆」或是「驚訝」的神情,這表示他們心中對於巴爾幹的「誤會」已經慢慢的在解開,這就是洗刷錯誤的一個開始。

 而透過《周刊巴爾幹》讓許多讀者可以了解這個地方,用最純粹、最直接的方式將巴爾幹的風景讓讀者知道,不再是一般電視台單純購買的新聞,沒有溫度和深度的國際新聞,而是透過「Reach Out and Touch」。真正接觸過當地的,才是真正的可以感動他人,改變誤會及事業的新聞。

 她看著我說,當了記者就不能偷懶,什麼事情都要實際去走訪一遍。我想,就如同她不接受電話訪問一般,她說:「很多事情都是見了面,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因為你確實的感受到了我的語氣,我的態度。絕對不是電話裡面簡短的回答問題可以感受到的。」

 而現在新聞媒體產業大家都要爭著往上爬,寫更多的稿,被時間追著跑。曾在華視新聞雜誌任職四年的張桂越,毅然決然的辭職,只為了想要做她自己想要的新聞。但她卻說,不應該把自己獨立出來然後去批評這個體制,應該要為自己,為這個產業盡自己最大了心力去付出。

 「Wish for a batter world」是一個理念,但是張桂越卻可以用她自己的方法實踐,透過《周刊巴爾幹》讓讀者對於這片土地有更多的了解,少了誤會,更多了愛。這是她對於自己的專業,她所熱愛的土地,一種油然而生的責任感,也是對台灣新聞產業的付出。她與許多記者的差別,在於多了很多很多的衝勁,很熱血的即使在資源不多的情況下也能衝出一則則的當地新聞,而抱持著的理念,是可以讓這個產業煥然一新的想法和做法。而這些想法深深的衝擊著我,讓我了解到只是查資料、寫新聞,那還不能為身為記者負責。作為一個記者的我們,需要更負責更努力,努力實踐「Reach Out and Touch」這個態度,聽過看過不如走過。真正去接觸過,才是屬於自己真正跑出來的新聞。



把這篇文章貼到twitter 把這篇文章貼到Plurk噗浪 把

這篇文章貼到facebook

回上頁

華視與播吧 跨平台直播新節目
公視自製兒少節目 獲加拿大班芙影視節洛磯獎
微軟以262億美元併購LinkedIn
民視陳剛信遞交書面辭呈
第一屆佛教微電影大賽在12日頒獎
銘傳廣銷系 首辦成果展《蛻變》
Windows強制升級 用戶抱怨層出不窮
【第十九屆兩岸新聞報導獎】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