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報即時新聞
       
銘傳大學傳播學院整合行銷傳播中心傳播管理學刊校友聯誼會銘報新聞下載
銘報即時新聞
關於銘報
聯絡我們
設為首頁
英文(English) 網站
報業產業新聞
出版產業新聞
廣播產業新聞
電視產業新聞
電信科技產業新聞
網路科技產業新聞
廣告產業新聞
公關產業新聞
媒體觀察產業新聞
文化創意產業新聞
兩岸國際業新聞
銘報新聞下載
銘傳廣播電台
銘傳電視台
銘傳網路廣播電台
銘傳網路電視台
銘傳大學廣銷學系落實「實習即就業」 推動菁英實習培訓計畫
2016傳播學院學術研討會搶先報
2016新媒體與跨平台匯流學術研討會 初審名單公布
 
首頁 > 組織產業新聞 > 新聞內文
【新媒體浪潮採編合作轉變專題】圖像主導+議題深化 New Media打造新新聞
記者/李隆揆、施歌、黎佳燊
(2016/09/16 PM02:30)
【新媒體浪潮採編合作轉變專題】圖像主導+議題深化 New Media打造新新聞
圖片尺寸 120 x 80 像素  150 x 100 像素  300 x 200 像素
 因應新聞視覺化,攝影記者所產出的影像日趨重要,需要具備獨當一面的敘事能力。(文/李隆揆、圖/李隆揆)

 新媒體的發展改變了新聞傳播者們的合作模式,除了文字記者要考慮新聞議題的內容以外,攝影、美工等人員都加入一起策劃新聞的呈現方式。

 隨著時代演變,讀者的口味也不斷變化,和大量文字相比,圖像則更具吸引力。《上報》攝影記者葉信菉指出,圖文對網媒真的很重要,因為報紙或雜誌所呈現的圖片跟文字有限,網路則不同,可以放很多圖在一則新聞裡,而且現在閱讀的趨勢越來越視覺化,大家不想讀冗長的文字,最好能藉由一連串的圖片來感受現場。

 不僅是攝影記者需要自我的敘事能力,美術、動畫等相關的編輯者,在「視覺化」的潮流中也是缺一不可。《信傳媒》攝影記者蕭芃凱表示,在《信傳媒》攝影記者可以提出自己想做的專題。

 從《風傳媒》到《上報》的經歷,葉信菉認為,一個新媒體應該要從記者到美編、工程師,每個相關人員都聚在一起討論新聞如何呈現,避免單打獨鬥;新媒體這一塊大家都還在嘗試,無法確定它的走向為何,但可以確定的,就是必須要了解什麼正在流行、為什麼流行?要走在流行的浪頭。

 「從前攝影記者只要拍照就好,甚至拍完照也不知道照片會用在什麼地方,文字記者也只管自己故事呈現得好不好;但現在變成沒有誰是主誰是副,幾乎都是主角。」《上報》副總編輯謝素娟置身其中,道出新聞媒體編輯的改變。受新媒體的影響,為了在眾多資訊當中抓住讀者眼球,新聞媒體不再採單一的傳播方式,逐漸強調「視覺化」,同時,新聞編輯的合作模式也因此正在改變。

 以往以文字內容為主的雜誌、報業、網路媒體等平面媒體,普遍由文字記者發動議題,以文字的邏輯去了解、構思新聞事件,近年來開始出現非文字記者發動議題的現象,如《報導者》由攝影記者製作「九三年金大遊行」系列圖輯,讓攝影記者在各議題中找尋建立圖輯的可能。

 對此,《報導者》副總編輯方德琳表示,許多報導畫面比文字更有張力,《報導者》讓攝影記者去找影像報導的可能,一方面可以深化議題,藉影像增加說服力與證據性;一方面可以提供另一種說新聞的方式,邏輯未必會與文字相同,但也提供另一種多元的觀察。

 從《蘋果日報》到《上報》,自傳統媒體走到新媒體時代,謝素娟感同身受,表示過去文字記者負責與受訪者的聯絡及採訪,自然對議題非常熟悉,也掌握了議題的重點,這個時候攝影成了輔助,所以常常會出現攝影記者按文字記者的要求拍攝;但現今新聞影像越來越重要,而文字與影像的邏輯並不同,在採訪之前,文字與攝影記者之間需要密切的溝通,使兩者都能對議題的脈絡了解透徹,新聞影像的輸出及取用就會由攝影記者來主導。因此,現今攝影記者如果對議題的參與度不夠就無法完整敘事,所以現在的攝影記者要更會抓重點,「比文字更文字」。

 然而這樣的轉變對媒體來說並非易事,其中編輯人員的程度和新聞編輯的成本,變成了轉型的關鍵。謝素娟表示,新媒體合作模式的效果因每個人的程度而有所區別,不論是文字或影像,兩者的程度要都在水準之上,才會產生合作的「綜效」,如果程度差太多,可能就無法有所突破。

 方德琳透露,其代價就是要花更多的時間在團隊溝通上,無論是時間或人力,對媒體經營者來說都是成本,但新聞人從一開始就只需要做好一件事,就是不斷地傳播正確和正面資訊。



把這篇文章貼到twitter 把這篇文章貼到Plurk噗浪 把

這篇文章貼到facebook

回上頁

華視與播吧 跨平台直播新節目
公視自製兒少節目 獲加拿大班芙影視節洛磯獎
微軟以262億美元併購LinkedIn
民視陳剛信遞交書面辭呈
第一屆佛教微電影大賽在12日頒獎
銘傳廣銷系 首辦成果展《蛻變》
Windows強制升級 用戶抱怨層出不窮
【第十九屆兩岸新聞報導獎】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