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報即時新聞
       
銘傳大學傳播學院整合行銷傳播中心傳播管理學刊校友聯誼會銘報新聞下載
銘報即時新聞
關於銘報
聯絡我們
設為首頁
英文(English) 網站
報業產業新聞
出版產業新聞
廣播產業新聞
電視產業新聞
電信科技產業新聞
網路科技產業新聞
廣告產業新聞
公關產業新聞
媒體觀察產業新聞
文化創意產業新聞
兩岸國際業新聞
銘報新聞下載
銘傳廣播電台
銘傳電視台
銘傳網路廣播電台
銘傳網路電視台
銘傳大學廣銷學系落實「實習即就業」 推動菁英實習培訓計畫
2016傳播學院學術研討會搶先報
2016新媒體與跨平台匯流學術研討會 初審名單公布
 
首頁 > 銘報人物 > 新聞內文
【人物專訪】大愛電視新聞部經理陳竹琪:想做一名有價值的記者  
記者/廖育欣
(2016/02/25 PM10:30)

 「我想做一名有價值的記者,在大愛台你不會賺到錢,不會有名氣,但賺到的是錢也買不到的東西,是廣結善緣及全球觀眾對你的信賴。」大愛電視新聞部經理陳竹琪堅定地說出自己從事新聞業的態度。

運用天賦做好的新聞
 早在1998年大愛電視台還未開播時,陳竹琪就已經坐上主播台,但和別人不同,她沒有接受過正音的訓練,就能說出一口標準的國語;就連撰寫新聞稿,在了解新聞稿的格式與要求後,就能寫出一篇稿子。她天生就擁有新聞人的特質,清晰的口齒與具邏輯性的思考。而她也笑說,這是「老天爺給的禮物」,是要她做好本份,做出讓人充滿希望的新聞,為社會帶來正面能量。

從困惑到熱愛
 其實在大學時期的陳竹琪是一名風雲人物,在校內擔任電台主持人,也曾在地方有線電視台當主播。因此每當同學聽到她在大愛電視時,總會對她說:「為什麼你要去一個宗教電視台,這樣會不會太浪費你的才華了。」

 而當時的她不太理解慈濟在做什麼,價值觀也沒有那麼契合,總覺得自己每天都是在做同樣的事情,只是今天去一個環保站報導志工的故事,隔天再去另一個環保站採訪另一個志工的故事。

 而「一樣的事情,不同人來做,就會有不同的故事。」這個看似簡單的道理,陳竹琪卻獨自摸索了多年後才明白,因為自己只看見志工都在做同樣的事情,沒有真正了解他們為什麼要當志工,或每位志工背後的故事;只是把它當作一份工作,開工收工、採訪、剪帶,沒有走進志工的生命裡,因此會覺得都是一樣的事情。

當個用功的主持人
 陳竹琪擔任節目《大愛會客室》主持人時,常要面對來自不同領域的受訪者,有的是企業家、教授、醫生,更有不識字的婦人,但因為每次都能從受訪者身上得到許多的收穫。她說,與其說自己是名記者,不如更像是名「學習者」。

 她提到,她一直是個很用功的主持人,一場採訪,背後可能會花三、四十個小時準備,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生過什麼太大的突發狀況。

 而面對來自不同背景的受訪者要拉近關係,使用相同的語言及語彙很重要。起初,陳竹琪剛到大愛時,是完全不會講台語,但她發現自己非學台語不可,因為受訪者大多是說台語。她說,當她可以和受訪者說一樣的語言時,彼此之間的距離會瞬間縮短。

活在當下做好本份
 陳竹琪迄今加入大愛也快滿20年,談起未來的目標。她表示,未來會遇到什麼樣的挑戰,無法得知,她現在能做的是「活在當下」,身為部門主管的她會努力做好規劃、人才的培訓,還有新聞品質的提升,把眼前的職份做好。

 而她也提到,為因應觀眾使用媒體的習慣改變,現代人多缺乏時間,可以坐下來好好地看電視。在今年2月份,新聞部與新媒體創意中心合作推出一個新功能,民眾只要打開「大愛行」網站,把手機搖一搖就能將新聞影片下載到手機裡,影片檔案存放一天後就會自動刪除。

 所以她希望可以讓更多觀眾看到大愛的新聞,因為傳播的目的就是讓觀眾看到新聞,不能只固守在傳統媒體,應該發展更多的模式,才能達到其傳播的效力。



把這篇文章貼到twitter 把這篇文章貼到Plurk噗浪 把

這篇文章貼到facebook

回上頁

華視與播吧 跨平台直播新節目
公視自製兒少節目 獲加拿大班芙影視節洛磯獎
微軟以262億美元併購LinkedIn
民視陳剛信遞交書面辭呈
第一屆佛教微電影大賽在12日頒獎
銘傳廣銷系 首辦成果展《蛻變》
Windows強制升級 用戶抱怨層出不窮
【第十九屆兩岸新聞報導獎】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