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報即時新聞
       
銘傳大學傳播學院整合行銷傳播中心傳播管理學刊校友聯誼會銘報新聞下載
銘報即時新聞
關於銘報
聯絡我們
設為首頁
英文(English) 網站
報業產業新聞
出版產業新聞
廣播產業新聞
電視產業新聞
電信科技產業新聞
網路科技產業新聞
廣告產業新聞
公關產業新聞
媒體觀察產業新聞
文化創意產業新聞
兩岸國際業新聞
銘報新聞下載
銘傳廣播電台
銘傳電視台
銘傳網路廣播電台
銘傳網路電視台
銘傳大學廣銷學系落實「實習即就業」 推動菁英實習培訓計畫
2016傳播學院學術研討會搶先報
2016新媒體與跨平台匯流學術研討會 初審名單公布
 
首頁 > 兩岸新聞 > 新聞內文
【專題】實踐性教學模式 廈門班同學面臨新考驗
記者/吳金倫、莊莉珍、卓娜萍
(2016/01/05 PM09:30)

在每年赴臺前,“是否能適應臺灣的教學模式”已成為同學們之間的最大擔憂。實際上,兩岸教學模式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老師上課方式、校外實踐與展覽活動的參與甚至舉辦結業展,對於廈門班同學而言都是一種新考驗。

眾所周知,大陸教育模式普遍注重理論知識,對學生比較嚴格,臺灣教育模式注重實踐操作,比較像放羊式教學。正如來自2011級廈門理工學院媒創專業的程倩而言,“臺灣老師可以和同學打成一片,聊人生,聊理想,聊八卦,聊美食等等,像朋友一樣並且鼓勵學生多去體驗臺灣生活;大陸老師給人的印象就是嚴肅,與老師溝通的內容基本上都離不開書本,其也更關係學生的成長、未來就業等切身問題。”

當然,兩岸的教學模式各有特點並都是依據當地歷史文化促進而成,如2012級廈門理工學院媒創專業的陳勝傑所說的,“這兩種模式也並不能說孰對孰錯,只是看學生個人的喜好才能決定哪一種方式受歡迎。”

談到臺灣教學模式,必不可少就是每學期的校外實踐課。銘傳大學傳播學院特點之一就是聘請業界人士在校教學,在為同學輸入業界經驗的同時,也帶領同學去切實體驗業界操作模式。在臺交流一年中,程倩認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參觀了東森電視臺,包括節目錄製現場以及副控室各個機位的操作介紹,瞭解了新聞從製作到播出的一系列過程,並且與新聞主播的問答也使她對臺灣電視節目有新的改觀。

來臺灣交流的一年中,都會接觸到不同主題的展覽活動,光是松山文創園區每月就會有不一樣的活動。對於廈門理工學院媒創專業的交流生而言,體驗不同文創展覽有利於他們開拓眼界,給予他們大四畢業展設計的靈感。2011級廈門理工學院媒創專業的蔡育武在採訪中提到——松山文創園區的「老夫子50 時空叮叮車」世界巡展。他認為活動特別之處在於不僅設置了香港復刻版老夫子叮叮車,還在展廳設置了各種小展館,民眾可以拿著他們發的地圖去各個小展廳完成任務並蓋章,這又增加大家瞭解這個文化的機會。

蔡育武在感受臺灣濃厚文創氣息的同時,指出,“希望大陸也多舉辦此類活動,雖然大陸在文創展覽方面的需求比較少,參關者自然也不是很多。加上相關的後續活動無法跟上,活動可能也就沒有達到效果。但最近在廣州參加了一個“紅磚廠”的文創園區,也算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只不過大部分受眾還是集中在園區的餐廳而不是參觀各個展覽上。”

誠然,如果提及一年的學習收穫有多少,其實用言語是無法說清的。但在每年6月份傳院都會舉辦廈門理工學院交流生的結業展,以小組為單位,陳列在臺一年優秀的作品集。其中2012級廈門理工學院媒創專業的李維姝,展覽了微電影《第三者》,談及劇本靈感,她指出是來源於生活實際的低頭族現象,目的是為了鼓勵大家走出手機世界,多與身邊人交流,而該片也獲得“金銘獎”的最佳影片獎。相反,選修了新媒體實務課程的蔡育武,則是在結業展上陳列了3D Sketchup 模型,因為個人喜好建模,於是創作了一個三層建築。



把這篇文章貼到twitter 把這篇文章貼到Plurk噗浪 把

這篇文章貼到facebook

回上頁

華視與播吧 跨平台直播新節目
公視自製兒少節目 獲加拿大班芙影視節洛磯獎
微軟以262億美元併購LinkedIn
民視陳剛信遞交書面辭呈
第一屆佛教微電影大賽在12日頒獎
銘傳廣銷系 首辦成果展《蛻變》
Windows強制升級 用戶抱怨層出不窮
【第十九屆兩岸新聞報導獎】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