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第19屆兩岸新聞報導獎-座談會】大數據廣泛被使用 讓結果更真實 |
記者/林雅施、胡夢茜 |
(2015/11/20 AM02:55) |
|
|
|
第19屆兩岸新聞報導獎座談會以「大數據時代下的兩岸新聞趨勢及創新應用」為主題,說明大數據除了在新聞報導以外,也在醫療、交通、犯罪和經濟等領域廣泛被使用。銘傳大學校長李銓表示,大數據不但提升了論文的品質,也讓數字呈現出來的結果有一個真實、確切的依據。
座談會由李銓擔任主持人,邀請到奧美互動行銷公司董事總經理張志浩、北京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金兼斌、痞客邦共同創辦人暨技術長朱皇韋、湖北日報新媒體集團大數據中心主任傅文仁、中央廣播電臺總臺長賴祥蔚,以及元智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大數據與數位匯流創新中心副教授王小惠共同擔任與談人。
奧美互動行銷公司董事總經理張志浩談到,即時性是現在閱讀者最注重的要素之一,如果沒有掌握到這項要素就會落後其他媒體一大截。他也提醒新聞傳播者不但要利用大數據資料對相關的議題隨時保持傾聽,更要即時做出回應和評論,並且保持新聞的深度及廣度,那麼就會是閱讀者所信賴的新聞。
北京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金兼斌和大家談論新聞教育,他表示,新聞水準應該是一個素養,而不是學科或者知識的培養,同時也要有大量的親身經歷,以及能採集到數據資料才是新聞人的核心能力。學科的起源與演進是一個進化的過程,學科的終結就是分久必合,因為不同的學科會相互滲透交叉,使分界逐漸弱化,產生了重大的變革。
痞客邦共同創辦人暨技術長朱皇韋表示,自從網路媒體興起後,內容開始多元,數據也變得更加豐富,透過這些數據資源尋找趨勢,再從趨勢創造議題。也因為科技和時代的更迭,讓新聞內容不再只是著重於單純的報導,若未來媒體結合大數據資料,更能精確的掌控事件的前因後果,也更容易持續追蹤讓內容呈現更加完整、新聞報導更有價值。
湖北日報新媒體集團大數據中心主任傅文仁提到,在網路化盛行的同時出現了三個「刻奇現象」。第一,媒體開始無底線的追求「眼球效應」,極大地曝光膻色腥的內容,或者在標題使用誇張的用語引起大眾的注意。第二,由於少數人的操控使得「輿論場分裂」,不但主流聲音進不了手機,也讓意見融合更加困難。第三,公眾開始對某一種現象越來越容易產生過度的興趣,例如對話題人物進行人肉搜索滿足自己的窺知慾望,形成刨根問底的「多情境效應」。
中央廣播電臺總臺長賴祥蔚提到,由於網路的多樣化,再加上民眾瀏覽網頁的數量極為龐大,導致網路上的收視率很難統計,因此中國大陸的中央電視台在1997年成立了央視索福瑞公司,專門調查電視和網路的收視率,將樣本數據的做出精確的分析。
元智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大數據與數位匯流創新中心副教授王小惠向大家提出了有關大數據應用在媒體以外的經典案例。2009年谷歌工程師發現了在關鍵字中「流感」的搜尋次數最多,從而精確預測了美國在同年將會爆發嚴重的流感疫情。以及醫藥店根據顧客的購買記錄,透過數據分析與顧客推薦藥物,但她也質疑,大數據對生活帶來便捷的同時是否也會產生侵犯隱私權的負面影響。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