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兩岸新聞報導獎19年 陸委會:以中立、公正態度舉辦 |
記者/邱書昱 |
(2015/07/01 PM03:20) |
|
|
|
兩岸新聞報導獎將邁入第19年,其中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一直扮演著關鍵角色,陸委會文教處處長華士傑表示,陸委會辦理這個獎項的目的是鼓勵媒體從業人員從事優質、深度、衡平的兩岸新聞報導,雖然身為主辦單位,但僅只於提供預算經費,不涉入新聞專業與報導獎評審作業,自始都秉中立、公正的態度來辦理,這使得兩岸新聞報導獎在新聞界成為具專業性與公信力的獎項。
兩岸新聞報導獎歷屆參賽作品件數從第一屆的64件到第十八屆的288件,華士傑認為,不只是數量上的成長,也代表專業報導及公民參與都有增加,說明兩岸新聞報導獎已是廣為人知並樂意參賽的獎項,例如就讀淡江大學的陸生蔡博藝來台求學期間,把參與臺灣公民運動的經驗寫成專題報導參賽,獲得兩岸新聞報導獎「大陸地區暨港澳公民聞報導特別獎」(非影音類)獎項,可以看出除了新聞人員外,兩岸學生、公民也透過參加兩岸新聞報導獎,表達自己對兩岸新聞的關注。
華士傑說,除兩岸新聞報導獎之外,為了促進兩岸新聞資訊交流,每年陸委會都會邀請大陸新聞界學者專家、媒體記者來台參訪或參加學術論壇,台灣社會在各種專業領域的發展經驗,如兒童福利、有機農業、文創產業、綠色能源等議題可提供來台參訪的學者專家參考,而大陸記者並將這些參訪主題寫成專題報導刊登在網頁上,相信對於傳播臺灣軟實力,增進兩岸人民相互瞭解有正面的助益。另外,來台的大陸研究生,也會透過兩個月的時間參與專業課程上課與到各大媒體參訪,他們將在台觀察的心得撰寫成專題報導與指導老師討論,這也是兩岸新聞資訊與想法交流的重要一環。
談到舉辦兩岸新聞報導獎,對於兩岸的新聞交流是否增進雙方更密切合作,華士傑表示,新聞報導獎的效益不只是頒獎典禮當天而已,關注的還有報導獎的外溢效應,從2個月的徵件期間透過網路等各種新聞露出進行宣傳,廣邀台灣、大陸及港澳人士參與,而參賽的民眾,透過媒體報導去了解當年度兩岸發生的重大議題與事件,這些都是鼓勵各界關心兩岸新聞的動力。報導獎不僅是呈現頒獎當天的片段,更以多元的獲獎報導作品,回顧兩岸新聞一年中的變化與發展。
針對103年12月22日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審查陸委會預算時決議,自105年度開始,兩岸新聞報導獎不得再由政府辦理,華士傑表示,陸委會已經在研究兩岸新聞報導獎未來如何轉型的問題,一旦有具體的方案,會向外界說明。兩岸新聞報導獎並非新聞交流的唯一舞台,像是邀請大陸專家、研究生來台參訪、媒體觀摩、實務交流都是促進兩岸新聞資訊交流的方式,陸委會未來仍會繼續與民間共同推動。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