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回顧兩岸新聞報導獎(3)】兩岸交流 從聚焦駐點採訪到新媒體開放與應用 |
記者/邱書昱 |
(2015/06/03 PM04:30) |
|
|
|
兩岸新聞報導獎不僅提供平台讓兩岸新聞交流,也能促進兩岸民眾深入了解彼此。過去歷屆報導獎中,大陸委員會主委或副主委除表示肯定,並期望兩岸新聞資源能交流,而近幾年,多聚焦於兩岸駐點與採訪自由上,也特別提到新媒體的興起,有助於更多元的報導。
自從2001年中國大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兩岸在直航或經濟往來也邁向開放,在新聞交流上比過去較為多元,據銘報2002年11月1日報導,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前副主任委員陳明通在第六屆兩岸新聞報導獎上表示,兩岸新聞報導獎希望能讓大陸、兩岸的媒體能夠掌握世界資訊的精進。
根據銘報2004年11月16日報導,第八屆兩岸新聞報導獎上大陸委員會前副主任委員黃偉葖出,兩岸新聞交流最大的困擾和障礙,無非是大陸新聞媒體在政治的干涉下,對於有關台灣的報導多數還是以負面為主,缺乏台灣民主社會多元的真實面貌。
而兩岸新聞資源與自由度的議題也多次被探討,據銘報2012年11月23日報導,第十六屆報導獎中大陸委員會前主任委員王郁琦指出,兩岸新聞媒體交流不應侷限於注重互設辦事處及駐點人數,應該是拓展實質新聞採訪自由及促進資訊對等流通,然而現今網路新興媒體發展下,透過網路、微博等媒介也讓大陸民眾更了解兩岸新聞資訊。
然而第十三、十四屆報導獎中增設「公民記者獎」及「大陸地區暨港澳公民新聞報導特別獎」,據銘報2010年11月30日報導,大陸委員會前主任委員賴幸媛說明,新聞自由不僅是台灣社會的強項,台灣記者用自己獨立的觀點來陳述事實,讓大陸民眾不僅是透過大陸媒體報導,也能以台灣記者或公民記者的報導認識台灣。
兩岸新聞報導獎從原本6個獎項到第十四屆後增至到12個,報導的面向與深度也越來越廣,透過記者與公民記者的報導,讓民眾能夠充分認識彼此,也期許兩岸新聞在資訊交流更加開放,才能夠在報導上更深入。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