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網路霸凌專題】網路實名制 學者與業者看法不一 |
記者/陳俐潔 |
(2015/04/30 PM04:41) |
|
|
|
近日因藝人被網路霸凌輕生的事件,引發是否該立法「網路實名制」的討論,銘傳大學新媒體暨傳播管理學系教授呂郁女表示,當然要實名制,社會應該敢做敢當;中國時報副總編陳萬達則說,當管理網路遇上箝制言論自由爭議時,就是全世界都在頭痛的問題。
陳萬達表示,所謂的實名制只能在機構網站實施,像是Facebook或是Gmail,然而對其他社群來說可以不用實名制,但許多爭議都出現在這些地方,通常討論者彼此知道就好,沒有約束力。
他說,鄉民當然不願意實名制,不然不好罵,因為有刑法可管,現在就是靠法律來防守這關,鄉民太多,分藏在不同隱性之中,受害人必須去主張自己的權益,無奈司法程序冗長,許多人都摸摸鼻子忍下來,現在,只能照心理學家所說,一忍他,二多跟喜歡的人在一起,才有正向能力。
呂郁女認為政府總要有單位來處理,各部應跨會立法協商,不是想匿名就匿名,公眾人物何其無辜,如此語言中傷很不道德,也違背人與人之間的對待。她認為,應該先立法有嚇阻作用後,再從教育著手。以匿名霸凌事件來說版主有責任義務去審核爆料內容,也應立法規範這些版主。
痞客邦創辦人朱皇韋認為,知道誰發言的方式有很多種,不一定要實名制。「網路有趣的點在於,要它做事是需要背後的動機」,臉書實名成功在於它關連到使用者身邊的社群好友,而非遇到爭議事件時調查方便,倘若今天為遏止不當言論去採取實名制,動力不大,只能說網路上的言論,不要太認真。
呂郁女說,她同意網路霸凌會透過媒體報導被更加擴大,若媒體沒有查證,就是加害這些受害者,畢竟不是每人都上網,但電視報紙廣播又重新去做,就會擴大效果,所以當媒體要引用時,就應該查證,不能無限上綱。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