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行銷類微電影趨勢】行銷類微電影成長趨緩 事實並無飽和問題 |
記者/羅淑琪、洪韶臨 |
(2015/03/26 PM04:47) |
|
|
|
由中華民國微電影協會統計2012年到2014年行銷類微電影數量成長超過一倍,到2014年成長卻漸於趨緩,中華民國微電影協會秘書賴麗雪表示,行銷微電影趨緩其實是拍攝投入模式的不同,造成許多微電影不納入統計,台灣電影文創協會理事黃翰柏及銘傳大學廣告系助理教授邱琪瑄都認為微電影並無飽和問題。
中華民國微電影協會秘書賴麗雪表示,行銷微電影趨緩其實是指拍攝投入方式多樣化,當初統計方式的定義,是一個單位願意花錢與廠商搭配的微電影才納入統計,例如企業外包廠商去拍攝微電影,但從去年開始因為影音平台的普及,許多人開始自己拍攝微電影。製作的模式開始改變,許多自己拍攝的微電影,例如:學校學生自己拍攝的微電影等,是不列入計算的,雖然數據上面沒有顯示出來,但這種隱藏版的數量卻是很可觀的。
從電影市場角度看,台灣電影文創協會理事黃翰柏表示,雖然成長幅度開始趨緩,但開始出現質量的轉變,行銷類微電影形式上的轉變反映微電影的技術運用與創作成長發展正持續上升。黃翰柏指出,微電影創作本身並不像硬體會有規格化的問題,因此不會出現飽和現象。
對於2014年微電影成長幅度緩慢增長的現象,銘傳大學廣告系專任助理教授邱琪瑄表示,緩慢增長是正常現象,因為早在2012年微電影開始為行銷界帶來轟動,例如《再一次心跳》,《一或一起》等。反映微電影開始把明星效應帶進市場,以前的微電影是小成本製作,在2012年卻開始注意到微電影行銷的存在,行銷公司比較願意花成本在微電影這種新載具上。只要是行銷人員就會願意嘗試新的行銷策略,因此2012年可算是微電影行銷的嘗鮮期,大量微電影出現讓成長幅度上升到100%。相對而言,微電影已成功打入行銷市場,成長幅度缓慢增長並不代表微電影正趨於飽和狀態。廣告主反而視微電影為自然的行銷工具,因此微電影行銷的成長趨勢只是下降到正常的狀態。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