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解決陸生問題 仍待拋除陳見 |
記者/徐漫漫 |
(2015/03/20 PM04:16) |
|
|
|
自2011年臺灣開放大陸學生可赴島讀本科後,相繼而來的就業問題是最大關注點。臺灣的三限六不政策將在台讀書及畢業的學者直接拒之門外,而畢業後的他們回到大陸後又因大陸企業對臺灣學歷等方面的質疑和憂慮而又被忽略。
但對於就業,企業關注的到底是學歷還是能力?對於臺灣不允許大陸人工作的政策是至今還不可改變的事實,即使有過相關報導,不僅是大陸學生自身,很多人士對此都發出無奈等希望解除此不公平的政策待遇。可為何在沒有政策限制的大陸,這群畢業生依舊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許多臺灣人卻能在大陸企業找到工作,崇洋媚外是現今很多企業出現的狀況,很多企業都會優先選擇有過留學經驗的應聘者,而臺灣經濟和政治體系不一致,無語言障礙且是和國際接軌的唯一臨近國家,因而很多企業都願意高薪聘請臺灣人。
大陸企業願意優先聘請臺灣,看重臺灣人的思想,又怎知這些赴台學子沒有在台讀書的四年裡吸收臺灣文化並相信他們可以回去融合大陸市場做的更好呢?此外,雖說在最初開放的三年中臺灣只開放私立的大學給予大陸學生就讀,一些在大學很少會耳聞的學校,但他們依舊是憑藉自己的實力錄取的。最低是二本分數線以上才可報考,根據陸生網上透露最高的輔仁大學要高於重本數十分,淡江大學、元智大學管理學院英語學士專班、東海大學建築學系也要高重本30分以上.若要考上臺灣較好的老牌私校,需要高出廣東的二B不少,大概至少二A以上的分數才有機會錄取。由此可見,這些陸生錄取的分數絕不會遜色於留在大陸就讀的學生,他們也是因為有顆勇於出去闖闖,接受不同文化的心。因而,怎因這些陸生所讀學校不熟耳聞而對他們的能力也質疑呢?雖說文憑在就業中很重要,但是一個人的能力不更是企業需要考量的標準嗎?
這些畢業後夾縫中求生存的學者需要的不僅僅是臺灣撤銷陸生不得畢業後留在臺灣就業的政策,他們更需要的是自己的同胞對他們能懷有一顆公平對待的心。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