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帶「台灣經驗」返鄉:首批四年制陸生的畢業想象 |
記者/張聰玲、陶菲兒、朱雯文 |
(2015/03/20 PM04:16) |
|
|
|
2011年,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再普通不過的一年,但對於一群人來說,卻是與眾不同的一年。2011年3月9日,“海峽兩岸招生服務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臺灣高校首次開放面向大陸招生,通過志願報名,以分數從高到低的標準進行錄取。2011年自此被稱作 “陸生元年”。而如今,跨過四個年頭,第一批赴台就讀的學士生們都走到了畢業的關卡。
從2011年到2014年,赴台就讀的陸生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除了赴台限制的鬆解,許多大陸學生對於赴台學習也抱著好奇的心態。而對於第一批在這塊土地上即將要畢業的本科生,此時的心情卻與四年前大不相同,他們面臨著畢業的選擇。
繆璟文目前就讀於銘傳大學國企系四年級,她打算畢業後回家鄉上海工作。她說,她很喜歡台灣這塊土地,這裡的一切對於她來說都是人生中一塊寶貴的財富。四年前的一個偶然,讓她在親戚的通知下留意到了台灣開放招收陸生的通知,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她意外地被銘傳大學錄取。繆璟文表示,她喜歡這裡的環境,這裡的人們,以及在這裡學到許多不一樣的世界觀人生觀和方法觀。
然而在“三限六不”的政策下,不得留臺工作成了她不得不離開的理由。而對於畢業的選擇,她說會選擇大陸的外企,因為英文不錯,而且大三時曾赴德國交流一年,在企劃管理、國際行銷等方面也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及專長點。“如果有一天臺灣開放能讓陸生來臺工作,那麼,我會回來的。”繆璟文有點無奈卻仍充滿期待地說道。
同樣就讀銘傳大學企業管理四年級的朱奎則把未來選擇轉向繼續深造。已經收到英國三所大學研究生申請通過的朱奎,目正在修讀因為大三赴陸當交換生而落下的學分課程。當問及為何會選擇考研究所,朱奎開玩笑地說是因為父母逼婚。朱奎說起自己這四年的在臺生活,感慨良多。他說,跟四年前莽莽撞撞到這兒來時的心情完全不同了,從幾乎沒出過遠門到如今已自行瀏覽多地,甚至以後將去向更廣闊的天地。朱奎表示自己在台灣成長了不少。
“這裡讓我學會獨立,學會找到自己真正要的將來在哪裡。”
朱奎說,以後在英國讀完研究所就回家鄉自行創業。對於直接就業的畢業生回陸是否會難找工作,朱奎從自己專業的角度分析,“我們這些陸生其實更存在優勢,現在兩岸合作緊密,許多台商在招工時,陸生的機會良多。因為我們在這裡四年,學習了他們在行事方式與合作方法,我們又是大陸人,瞭解大陸市場,這對於企業來說是雙贏的。”而在這四年的學習生活中,朱奎還是有自己的不滿。他說,“三限六不”政策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不公平,而這四年過了也就過了,他希望以後至少能對來台就讀的陸生有更寬容的政策,就是能讓他們隨時隨地回來,而不需要再辦多種證件。“如果我連回大學母校的權利都被限制,那這四年,算什麼呢。”
就讀於銘傳財務金融管理四年級的劉豐源表示,當初赴台就讀是因為高考成績不夠理想。關於畢業後的去向,他很明確的表示自己“一定會回國工作。”但在回國工作前,“會先出國讀研深造,以提高自己在人才市場中的競爭力。”在台灣就讀的四年裡,他清楚感受到兩地文化與社會氛圍的差異。不僅因為大陸學生在台灣沒有健保,醫療費用昂貴,飲食方面他也覺得也不是很習慣。更因為學校中還存在許多戴著有色眼鏡看陸生的人。雖然結交了不少新朋友,但基本還是以陸生居多。在政策大環境下,他在台灣的交際圈實際上並沒有大陸來得廣泛。回家的選擇成為一種必然。
相較於就業壓力較大的應屆陸生來說,低年級的陸生在此次採訪中表現的心態則更為樂觀。
目前就讀於銘傳大學二年級國企系的袁忻對於未來有自己的規劃,他畢業之後會選族留學,目的地會選擇歐美英等國,他認為大學畢業社會競爭力太弱,需要更充實自己才能去應對更廣闊的未來。對於三限六不政策以及是否會選擇台灣作為未來就業的選擇地點,他認為未來值得商榷,但可能不會以台灣作為目的地。
而就讀於科技大學二年級的陳偉林對未來寄予期望,他希望畢業後能留在台灣。他說他喜歡這座自由的城市,和這裡的同學們也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他覺得三限六不政策在未來一定會放鬆,這樣也會有更多陸生到這裡就讀,感受台灣文化。
陳偉林的期望並非遙不可及。2014年起,教育部開始開放台灣本地國立大學大學部招收陸生,51所高校加入台灣“大學院校招收大陸地區學生聯合招生委員會”。雖然名額開放遠遠不如私立大學,開放的科系也主要限於社會人文學科,諸如台灣大學、成功大學等知名高校還是收到了陸生的湧躍報名。越來越多陸生的入臺,又促進了台灣高校知名度在大陸的不斷提升。在這陣高校不斷開放招生的勢頭中,陸生就學、就業問題未來也會有望得到更多的關注和討論。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