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特稿】《西郵》成功轉型網路報 《立報》欲何往? |
記者/陳勝耀 |
(2014/10/14 PM04:20) |
|
|
|
因世新大學校長吳永乾一句「發行只有600份的《立報》有什麼價值?」而在國內媒體與學術界掀起爭論,傳統紙媒發行量能否與其價值畫上等號?各方各說各話。
《立報》今年4月停刊期間,編採人員共同發表一篇聲明,指校方「重紙媒,輕網路」的政策,遲早會將《立報》逼向絕境。今年8月,校方以「僅報導教育新聞」、「每日出紙本報」和「具影響力」3大方針讓《立報》復刊,更規劃每日出刊1600份。
以經濟學市場導向理論而言,600份報紙的確不符合企業、集團的營利價值。傳統紙媒發行量,因受到行動裝置影響,全球各國近年來無論各大小報,皆躲不過網路的取代。即使美國紙媒龍頭《紐約時報》,日前也免不了發行量的下滑,不得不裁減編輯部100個職位。
以美國華盛頓州一份報導當地與週邊地區的《西雅圖郵訊報》(The Seattle Post-Intelligencer)為例,受眾群定位和遭遇與《立報》大相徑庭。2008年因虧損1400萬美元,導致這家擁有146年歷史的老報隔年3月17日停刊。但《西郵》的轉型,是以網絡報紙為主,成為美國第一家只在網路發行的日報。
傳統紙媒發行量趨弱,導致廣告招收不佳,長期虧損確實在企業、集團眼裡,根本無存在價值。但應受眾群趨勢做出調整,《西郵》新聞網至今仍繼續營運,其臉書粉絲團有3萬7000多位粉絲、推特更有整5萬8000位粉絲長期關注,對於小眾報而言,依然具有媒體影響力的價值存在。
《立報》臉書粉絲團人數已有4萬700多位,比華盛頓的《西郵》整整多出了一萬人。吳永乾質疑600份發行量的價值,卻忽略全球網路化、行動裝置的普及率,引來許多撻伐。
《紐時》執行總編Dean Baquet 在裁減100位編輯職位時,寫了一封給職員的信中提到,該報將會重新設計內容,包括在更多讀者選擇行動裝置的全球大背景下,進行自我調適。
世新大學是一所教育單位,不是像企業、集團單單僅為了營利收入考量,《立報》得以復刊,除肩負教育功能,也代表學校形象。1988年成舍我再辦《台灣立報》時,設下為弱勢群體發聲的宗旨,但如今復刊後改為僅報導教育新聞的大方向,範圍設限已流失大部分讀者群,如何擴大發行量?
在大環境的改變下,《立報》不該只是調整報紙內容與版型,應思考如何把600份《立報》,變得更多的600份,來增加其價值。既然世新大學傳播學院以培育新生代媒體人才為目標,更應跟隨全球化步伐,透過轉型調適,從網路媒介重新尋找、發揮《立報》的價值。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