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兩岸雙方理解與信任的溝通 媒體是主力關鍵 |
記者/詹舒婷 |
(2014/05/25 PM02:40)) |
|
|
|
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與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23日在會見台灣旺旺中時媒體集團董事長蔡衍明時指出,將堅持對臺方針政策的連續性,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進一步採取措施,增進兩岸同胞相互理解和信任,團結廣大台灣同胞堅定不移地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長期從事對臺研究的全國臺聯副會長楊毅周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對此表示,兩岸媒體應當善盡社會公器的責任,做增進兩岸同胞理解與信任的正能量傳播者。儘管兩岸人民面對面的交流雖然不斷增加,但機會還是相對少,時間也比較短暫。
據新華社報導,楊毅周指出當前媒體形態與傳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尤其是新媒體的出現,各種多元聲音充斥所有媒體平台。兩岸媒體應當客觀、負責任地傳播兩岸的真實情況,不做醜化對方、歪曲事實的報道。
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教授葉明德表示,過去五年多來,兩岸民眾來來往往,增進了彼此的了解,但不少台灣基層民眾因為條件所限,沒有機會到大陸走走,對大陸的了解自然有限。在這樣的情況下,媒體的報導就是兩岸民眾互相認識對方的重要渠道。台灣媒體經營困難,競爭激烈,大多以報導本地新聞為優先,關於大陸新聞的報導相對較少,也不夠全面深入。
據報導,葉明德認為,兩岸媒體應當多交流,加強合作。他還提出,希望延長兩岸互派記者的駐點時間,由現在的3個月增加到半年、一年。在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之後,應當推動兩岸主要媒體互設分支機構。葉明德還指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未來,關鍵在年輕一代。青年人交流主要依靠新媒體,而非傳統的電視、報紙、廣播。要促進兩岸青年往來,必須加強兩岸新媒體交流合作,這是一個現實而急迫的課題。
台灣中天電視新聞部大陸新聞中心製作人陳永溙表示,兩岸恢復交流多年,但是兩岸民眾的相互認知還是相當片段化的,而且大部分來自於媒體的報導。如果兩岸要全方位理解和信任,媒體還有進步的空間,兩岸媒體都有責任為此繼續不懈地努力,把更多直接、有效的資訊提供給兩岸閱聽眾。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