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銘傳大學傳播學院研討會聚焦新媒體趨勢 |
記者/蔚妤、梁愷元、李佩儒 |
(2014/03/17 AM10:33) |
|
|
|
銘傳大學傳播學院將於3月21日(五)舉辦以「新媒體與閱聽行為趨勢」為題的2014國際學術研討會,屆時將有90件優秀論文於研討會上發表,有興趣者可於當天到大會議室、H406及H405共同參與。
本屆研討會徵件創下紀錄新高,共有174件作品投稿,經過一連串的初審與複審後,共選出90件優秀論文於研討會上發表,錄取率為51.7%。而在本次收件的論文中,有許多發表人針對社群網站、APP等媒體為題做了研究,充分展現新媒體在現代人的生活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今年除了國內傳播界知名學者外,還邀請到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院長黃昇民、中國上海大學影視學院副院長許正林及廈門理工學院數字創意學院院長郭肖華等三位大陸學者擔任主持人,希望透過研討會促進兩岸的互動交流,相互汲取經驗,達成銘傳與國際接軌,全球化的目標。
此外,研討會也邀請了銘傳大學傳播學院院長暨傳播管理學系主任倪炎元、輔仁大學傳播學院院長吳宜蓁、玄奘大學資訊傳播學院院長陳偉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主任劉立行、世新大學新聞學系主任胡光夏、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系教授王石番、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黃葳威、國立政治大學廣告學系教授鄭自隆、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副教授陳百齡、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謝章富及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助理教授羅慧雯等24位擔任主持人及評論人。
口頭發表名單如下:(依姓氏筆畫排序)
*孔令信(紙媒的明天在哪?—從貝佐斯併購華盛頓郵報談起)
*孔曉欣、張曉思(移動社交媒體「微信」閱聽行為轉變對傳媒產業價值鏈之影響研究)
*伍 慶(新媒體條件下電視劇的來源地效應研究:以大學生觀眾觀看美劇與韓劇為例)
*何 瑤(虛擬知識社群中的閱聽行為趨勢初探)
*余青頤、呂郁女(大學生智慧型手機使用行為與成癮程度之探討)
*余國強、鄒佳華(「演唱會電影」觀眾滿意度影響要素之初探研究:Tetraclasse模式)
*李 迪、韓 旭(微信朋友圈中的社交網路研究)
*李哲宇(線上影音網路口碑與涉入度對韓劇閱聽人收視決策之影響-以風行網為例)
*李雯琳(二○一二總統大選微電影廣告效果分析:女性觀點)
*李瑞娟(Facebook新舞台:演藝名人粉絲頁的訊息傳布與效果)
*周 芳(越恨你就越離不開你:探討侵入式廣告之廣告效果)
*林 婕(微博中的中國政府外交信息傳播)
*林珊誼、陳光毅(臺灣有線電視系統業個體經營環境分組之研究)
*林韋葳(網路社會互動與戲劇節目觀賞行為之關聯:以《蘭陵王》為例)
*洪嘉鴻、陳羽萱(社群媒體中的參考團體與沉默螺旋現象研究—以核四議題為例)
*唐 苗(新媒體時代多屏環境下閱聽行為的三步式嬗變——圍觀、兩極、理智或失聲)
*徐健哲、陳柏宇(消費體驗、體驗價值、口碑傳播意向與消費者滿意度之研究─以「藝術人文」類觀光工廠為例)
*馬祥芝、許明潔(消費者生活型態對「第二螢幕」使用行為之影響)
*高紅波、李杜若(大學生網絡視頻收視轉向及其啟示)
*崔海蒂、周澍民(數字化時代媒體企業戰略和經營的轉型與創新探析——以視覺社交網站Pinterest為例的實證研究)
*張佩娟、蕭富峰(企業臉書粉絲團發文訊息類型傳播效果階層之探討─以言辭行動為基礎)
*張淑華、呂郁女(行政與立法機關溝通功能之探討-以文化部國會聯絡機制為例)
*張雅棋、劉忠陽(利用Google Trends探討代言人對於廣告效果的影響)
*曹瑩瑩(智能終端與閱聽行為結合下多屏互動新模式——以優酷土豆網為例)
*陳婕、黎佩芬(企業品牌APP對品牌知名度與產品購買意願之影響)
*陳明鎮、柯秀卿(行動裝置收看影音內容的探索研究)
*陳維茜(新媒體時代下的網路集體行動─以PTT上洪仲丘事件的發展為例)
*曾莉娟(YouTube影片負面評論之第三人效果—以網路名人蔡阿嘎為例)
*曾毓青(迷/反迷與科技品牌中的國族想像與社群認同-以抵制hTC活動為例)
*黃旭鋒(面對新傳播科技,嬰兒潮世代如何因應-你跟著LINE了嗎?)
*黃靖文(電視媒體與新媒體閱聽行為資料收集之研究)
*楊雪睿(中國大學生手機上網現狀及其對社交媒體使用的影響研究)
*詹成大(網絡視聽新媒介影響下的廣播電視產業發展之道)
*劉忠陽(有線電視新聞台收視率競爭之分析:賽局理論觀點)
*鄭春翔、吳祖銘(閱聽新視界:科學博物館網路社群的科普圖像與行銷—以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Facebook為例)
*鄭雅云(社群媒體中社會爭議的框架分析-以苗栗大埔為例)
*魏文慶、黎佩芬(Facebook粉絲專頁使用者的心流經驗、涉入程度對產品購買意願之影響)
*魏淑娟、倪炎元(議題建構與新聞框架之研究--以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議題為例)
*魏聖凌(臉書形塑的世界及力量 - 以「公民1985行動聯盟」臉書粉絲團為例)
*羅慧雯、何維禕(數位匯流下的影音新聞發展策略—中央社的個案探討)
壁報發表名單如下:(依姓氏筆畫排序)
*王達斌、倪炎元(有機食品品牌公關之個案研究—以聖德科斯天然有機食品為例)
*何偉民、邱誌勇(數位娛樂跨界新浪潮:解讀霹靂布袋戲與台灣大哥大之整合文創行動化現象)
*吳祈慶、陳光毅(企業社會責任對企業形象影響關係之探討)
*李玉馨、張舒斐(中國大陸電視節目置入方式與策略)
*李孟真、劉依雯、劉庭瑄、余淑芬(積木星球整合行銷企劃案-積木星球探險記)
*李婉禎、陳柏宇、王智立(運用消費體驗於文化創意市集之研究)
*阮成斌、孔令信(囚)
*官宛筠、郭秀莉(客家流行音樂對客家青年閱聽人文化認同之影響)
*林上裕、劉冠麟、張家齊、鄭宇軒、陳光毅(《心靈邊境》)
*林俞均、莊克仁(消費者使用智慧型手機行動購物影響因素之研究)
*林郁庭(為何移除標籤?臉書使用者的個人資訊隱私感知)
*林曉蕊、郭澤仁、呂郁女(媒體產業多角化經營與跨媒體對媒體之影響—以東森媒體集團為例)
*邱柔毓(部落格電子口碑的建構與傳播-以痞客邦美妝部落格為例)
*邱瀞瑩(虛擬反而更真實:線上遊戲公會的人際關係)
*紀佩如、倪炎元(台灣警察機關重大刑案危機處理之研究-以白案陳進興挾持南非武官為例)
*紀貞君、蔡佩頴(從內部行銷探討志工參與對節慶活動行銷影響之研究:以2013年台中爵士音樂節為例)
*唐從聖、陳耀竹、張桂綸(台灣發展定目劇之關鍵成功因素)
*耿珮婷、莊克仁(新媒體衝擊下廣播發展現況之探討)
*張亦尚、郭秀莉(自由魚否)
*張致瑜、劉忠陽(應用文字雲技術分析平面媒體與社群網站關注議題之差異-以洪仲丘事件為例)
*張漩鈞、邱琪瑄(殯葬文創商品顧客價值與購買行為之探討-以台灣地區殯葬產業為例)
*曹佩吉、楊健貴(公民媒體與傳統媒體影響之解析)
*曹淳誠(Facebook之訊息互動研究-以「Miss GAME 密室逃脫」粉絲專頁為例)
*曹嘉真、賴玉釵(災難傳播之影像敘事、全球暖化與閱聽人反應:閱聽人接收環境紀錄片《正負2度C》之反應研究)
*莊士緯、呂郁女(自由時報、中國時報報導李宗瑞事件隱私權之辯)
*連子淇、林峻宇、謝耀賢、周兆良(零感男)
*郭 怡、林靜妤(照片分享社群APP使用意圖之初探——以Instagram為例)
*郭昱宏、陳光毅(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影音收視行為之探討)
*陳志鴻、陳耀竹、張桂綸(應用模糊多評準決策評選新藝人-以綜藝節目為例)
*陳岱安、陳郁宜(寂靜京都漫漫之旅)
*陳泊安(當反迷遇上運動賽事:運動反迷閱聽人的言行初探-以批踢踢棒球版為例)
*陳冠甫、邱瑞惠(媒體報導核四議題之研究-以自由、聯合、中時為例)
*陳思愷、陳耀竹、張桂綸(應用模糊多評準決策遴選唱片騎士)
*陳柏宇(應用FANP構建供應商通路評估模式-以具新鮮性休閒食品為例)
*曾凱暐、周 芳(廣告類型與產品使用對於廣告效果之影響)
*曾燕芳、賴玉釵、王智立(華人觀看臺灣電視節目的接受與反應—以馬來西亞觀衆為例)
*童曼甄、張雅喬(「飛」來橫禍?探討禽流感H7N9相關報導之第三人效果)
*黃品諺、黃廷瑞、黎偉賓、張舒斐(面對)
*黃群淵、倪炎元(醫療產品透過媒體行銷之個案研究—以心臟電擊器為例)
*黃嘉雯、郭穎晞、陳柏宇(體驗行銷對顧客滿意度及品牌忠誠度的影響—以誠品信義音樂館為例)
*楊大萱、邱瑞惠(虛擬社群會員親和性、開放性與涉入理論之研究-以電玩資訊站為例)
*楊宗憲、林素惠(流行音樂新行銷模式的初步探討—以Lady Gaga為例)
*劉彥含、倪炎元(臺灣政論節目內容框架分析-以油電雙漲議題為例)
*蔡佩臻(網路口碑與來源國形象對於跨國購物網站之購買意圖影響-以《淘寶網》為例)
*蔣家勝、劉忠陽(利用文字雲技術分析網路留言板之議題變化─以日劇「半澤直樹」為例)
*鄭宇融(知情閱聽人消費遊戲改編電影之跨媒體愉悅經驗)
*謝佳紋、吳毓傑(探討網路行為所造成之影響與反思)
*謝彩妙(兩岸微電影發展比較研究)
*韓紅星、周德英(言簡意賅:微傳播的精髓-基於微博字數限制的考量)
*蘇鈺淇、蔡佩穎(銀髮族接受健康傳播之研究-以高雄市銀髮族市民農園行銷為例)
2014新媒體與閱聽行為趨勢研討會議程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