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第48屆電視金鐘】金鐘得獎非主流 電視產業需要改革 |
記者/李慈音 |
(2013/11/06 PM06:25) |
|
|
|
金鐘獎得獎節目和觀眾收視習慣差異大,近年金鐘獎入圍名單中,很多節目都已經停播,今年更是創下歷年新高,有5個停播的節目受到評審青睞,曾擔任5屆電視金鐘獎評審的孫正國說,台灣節目應該要更國際化,讓更多人接受,而不是一味的衝收視率。
公廣集團今年獲頒26個獎項,得獎率高達7成,雖然是否得獎與收視率無關,但得獎節目觀眾大多不熟悉,不免遭到質疑,孫正國表示,觀眾喜好與節目品質好壞是兩回事,相較於一般電視頻道需要面對廣告客戶,因為公廣集團沒有收視壓力,所以可以製作出較精緻的內容,金鐘獎目的是鼓勵有內涵的節目,若為了追求收視率而粗製濫造,只會使電視產業走下坡。
另外,孫正國對於尼爾森收視率調查的準確性是存疑的,包括收視戶分布是否平均,以及收視習慣的改變,都是考量因素,越來越多人透過網路看節目,若只參考電視收視率而忽略其他收視平台,這樣的數據與現實是有落差的。
在電視節目內容方面,孫正國建議,NCC不應該放任太多頻道,對於內容空泛的節目應該要稍加控管,而HD頻道的開放後,也要監督電視台確實達到一定的水準,對於節目內容的品質應該要更嚴格把關,而非一味的管制商業操作及置入,除非涉及報導不實或過分猥褻等法律與道德規範才需要干涉,希望能給電視台多一點內容自由化的空間。
相較以往戲劇類節目向來都是偶像劇的戰場,今年入圍狀況慘淡,華劇比例明顯下降,評審之一的瞿友寧表示,市場大小的確會決定戲劇的製作,市場需要被開發,而不是一直保持安穩、保守,大陸戲劇當然是一個很大的對手,但從以前日本及韓國在戲劇方面就已經很強,現在各國都在發展,所以對手只會多不會少,台灣走的進度和速度應該要更快一點,對於市場的開發也要更努力,那怕多投資一點也沒關係,目的是希望未來市場能夠多回升一點。
面對國外戲劇入侵臺灣市場,孫正國說,目前國內最大的問題是觀眾去引導電視製作的方向,而非電視台製作具有正面意義的節目給觀眾,其實很多有想法的製作單位想創新,但礙於收視率,所以只能選擇單一題材,因為那一套模式放諸四海皆準,只會成功不會失敗。
早期臺灣戲劇風光搶攻中國市場,但現在情勢似乎開始逆轉,孫正國說,大陸市場龐大、資金雄厚,不斷的從臺灣挖角優秀人才,反觀以前臺灣節目是可以外銷到大陸的,但因為現在臺灣製作成本低,節目品質逐年下降,相比之下顯得失色許多。
孫正國認為,臺灣需要多方嘗試,多元化的節目才會好看,不同的節目內容可以給觀眾多樣化的選擇,而電視台要了解自己的強項在哪,像早期台視主打新聞節目、中視專攻戲劇類型節目、華視則是以綜藝節目為主,清楚的分割每一台的性質與類型,而不是樣樣通樣樣鬆,博而不精。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