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報即時新聞
       
銘傳大學傳播學院整合行銷傳播中心傳播管理學刊校友聯誼會銘報新聞下載
銘報即時新聞
關於銘報
聯絡我們
設為首頁
英文(English) 網站
報業產業新聞
出版產業新聞
廣播產業新聞
電視產業新聞
電信科技產業新聞
網路科技產業新聞
廣告產業新聞
公關產業新聞
媒體觀察產業新聞
文化創意產業新聞
兩岸國際業新聞
銘報新聞下載
銘傳廣播電台
銘傳電視台
銘傳網路廣播電台
銘傳網路電視台
銘傳大學廣銷學系落實「實習即就業」 推動菁英實習培訓計畫
2016傳播學院學術研討會搶先報
2016新媒體與跨平台匯流學術研討會 初審名單公布
 
首頁 > 銘報人物 > 新聞內文
【銘人堂】公視新聞部編輯組組長沙燕琪:吃苦當吃補 把握每一個學習的機會
記者/劉汶霖
(2013/04/17 PM03:06)
【銘人堂】公視新聞部編輯組組長沙燕琪:吃苦當吃補 把握每一個學習的機會
圖片尺寸 120 x 80 像素  150 x 100 像素  300 x 200 像素
 公視新聞部編輯組組長沙燕琪說,學傳播的好處,就是有很多的機會去看許多的東西,但好機會不會從天上掉下來,是靠自己爭取來的。 (圖/沙燕琪提供、文/劉汶霖) 

 「做新聞很有趣,不過做節目更好玩」,公視新聞部編輯組組長沙燕琪笑著說。畢業後曾擔任雜誌社和電視台記者,目前身兼編輯與製作人的她表示,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把戲可以學習,將吃苦當作吃補,因為沒有人知道現在所學,什麼時候會用到。

 沙燕琪從小就養成每天寫日記的習慣,民國70年考上銘傳商專大眾傳播科後,在新聞寫作上如魚得水。此外,在影像方面也很有想法,她對當年老師張尊昱教導的電視製作課程印象特別深刻,因為老師教學認真,但要求也特別高,最後她的作品得到92分的高分,也是唯二及格的學生。

 因為喜歡拍照,沙燕琪在專三分組時加入雜誌組。她指出,銘傳的實務課程讓她在求學時代就有機會接觸傳播圈的人,不僅比其他競爭者早一步了解業界的需要,也可以訓練自己的膽量,當時更以自己手上的《銘報》記者名片為傲。

 不過媒體實務課程也曾讓她摔了一大跤,在沙燕琪第一次出去採訪時,由於沒有事先做好功課,連受訪者的專業與著作都搞不清楚,見面不到兩分鐘就被趕出門外。這次經驗讓她拋棄了自大的想法,對於往後的每次採訪都戒慎恐懼,做最充足的準備。

 「向受訪者學習」是沙燕琪在記者生涯中一直遵行的守則。她提到,過去在電腦雜誌工作時,隨身攜帶一本《計算機理論》,以便隨時查閱,之後改跑財經線,《經濟學》就手不離身。遇到不懂的專有名詞,就客氣地請教受訪者,甚至厚著臉皮詢問財經分析師們何處是新聞重點,經過一次次的經驗累積,最後就會變成自己的學問。

 回憶工作中遭遇的挫折,沙燕琪面帶苦笑地說,剛進入《商業周刊》時,可說是讓她吃足了苦頭,學習做一、兩萬字的專題,壓力大到讓她掉了一半的頭髮。不過這也是她記者生涯的轉捩點,經過磨練後,視野變得開闊、採訪功力變得更紮實,也學會長話短說,對之後跑新聞或在編輯台下標時都很有幫助。

 離開《商業周刊》後,沙燕琪加入《超視》當財經組記者。可是忙碌地新聞工作也讓她付出代價,在一次出國採訪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會議(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時,她經歷了人生第二次流產,讓她也開始思考,是否該從記者轉往編輯發展,於是她到了公視,改作新聞部編輯。

 在公視任職期間,沙燕琪有了接觸電視製作的機會,包括製作《民意高峰會》等節目與辯論會等專案轉播,她把握住這些機會,學習如何包裝節目、當製作人及促成轉播順利進行。她說:「當機會來了就該去嘗試,從中去學習一點東西。」

 沙燕琪提醒銘傳大學的學弟妹,學傳播的好處,就是有很多的機會去看許多的東西,但好機會不會從天上掉下來,是靠自己爭取來的。 



把這篇文章貼到twitter 把這篇文章貼到Plurk噗浪 把

這篇文章貼到facebook

回上頁

華視與播吧 跨平台直播新節目
公視自製兒少節目 獲加拿大班芙影視節洛磯獎
微軟以262億美元併購LinkedIn
民視陳剛信遞交書面辭呈
第一屆佛教微電影大賽在12日頒獎
銘傳廣銷系 首辦成果展《蛻變》
Windows強制升級 用戶抱怨層出不窮
【第十九屆兩岸新聞報導獎】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