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兩岸比一比】台灣電影不再只是「文藝」 大陸電影「國家主義」為先 |
記者/辛臨苒、 蔣思嬌、葉志群、李茜 |
(2012/12/25 AM09:36) |
|
|
|
根據近三年台灣「金馬獎」與大陸「金雞獎」的獲獎作品主題來看,台灣電影風格不再只是「文藝」,而大陸電影依舊宣導「國家主義」。
以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為例,第46、47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不能沒有你》與《當愛來的時候》,同為追求現實主義、記錄台灣歷史或文化現象的文藝電影。但歷史題材電影《賽德克-巴萊》榮獲48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反應出臺灣電影正在不斷嘗試新風格,逐漸走出題材過於狹隘的格局。
籌備12年,投資1.4億元新台幣的《賽德克•巴萊》在臺灣上映時刷新了票房紀錄,在大陸也收到了業界人士的力挺。大陸演員李冰冰在微博中說:「看完魏德聖導演的《賽德克•巴萊》,讓我想起十年前的一部電影《勇敢的心》。信仰、圖騰、民族驕傲、豐滿的靈魂……這些久違詞語突然闖入讓我猝不及防,淚流滿面。」
反觀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獲獎作品,大陸主流電影風格更多宣導的則是中國「國家主義」的主流價值觀。第27屆獲獎作品《集結號》宣導的是小人物在戰爭中不屈的精神;第28屆最佳故事片《飛天》則是展現中國載人航太事業的發展進步歷程,宣導為祖國航太事業的奉獻精神。作為中國最權威的電影獎項,這些獲獎作品代表著中國大陸最為主流的價值理念宣導方向,這是與台灣最大的不同。
年代數位媒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國民黨中常委邱復生接受中評社採訪,在談及兩岸電影產業合作時說:「大陸講求國家主義,有審查、管理,體裁上比較有一些導向。」雖然兩岸電影風格迥異,但可以通過兩岸電影的合作交流,用電影的方式展示出中國人的價值觀。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