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兩岸比一比】大陸電影「不愁錢」 台灣資金和融資管道的缺乏 |
記者/辛臨苒、蔣思嬌、葉志群、李茜 |
(2012/12/25 AM09:36) |
|
|
|
在大陸電影行業逐漸成為資本密集型產業,大陸電影正在進入一個「不愁錢」的時代。從《唐山大地震》1.2億元人民幣、《讓子彈飛》2億元人民幣的巨額投資可見一斑。但反觀臺灣電影,近年一部大受好評的歷史題材劇情片《賽德克巴萊》,成本高達5億元新台幣,雖然有新聞局補助等資金支援,但仍有兩億元缺口。由於資金和融資管道的缺乏,臺灣電影產業被限制發展。
和臺灣相較下,大陸電影的資金來源非常廣泛。大陸中影集團早在2004年就獲得1.5億元人民幣的國債資金支持,2007年更率先發行5億元人民幣的企業債券。導演張藝謀的電影《金陵十三釵》總投資額高達6億元人民幣,並得到1.5億元人民幣的銀行貸款,創下了大陸電影投資的紀錄,也創下內地銀行給電影專案貸款的最高紀錄。也因為多管道的資金來源使得大陸電影擁有豐厚的成本,不愁沒錢拍電影。
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會長楊步亭2010年10月14日接受河南商報採訪時候說:「目前中國電影的投資都是急功近利的短線投資,幾個月就出一部電影,比電視劇都快,這很難出精品。」
而臺灣導演林靖傑2007年接受新聞晨報採訪時說:「在臺灣做導演真的很辛苦,可能只有0.1% 的時間去考慮電影,剩下99.9% 的時間都在找錢。」
為了重振臺灣電影產業,臺灣政府陸續提出電影輔導及振興計畫。早在2007年新聞局就推動「策略性影片」方案,增加對中大型影片的補助(每年約2-3部),凡是成本3,000萬元台幣以上的製作,最高可補助30%製作費;2009年又將大片成本大幅提高到8,000萬元台幣以上。但即便是這樣,電影資金的缺乏仍然是臺灣電影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
2012年9月10日在兩岸文創產業合作交流論壇上,臺灣中華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汪威江提出,以臺灣的創意、國際行銷經驗,加上大陸的資金、市場,如果兩岸優秀的演藝人員在彼此演技上能更融合,其加分效果絕對不是一加一等於二而已。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