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媒體淡化政院廣告產製過程 易誤導民眾 |
記者/繆宗翰 |
(2012/10/25 AM11:14) |
|
|
|
國內媒體近期相當關注頗具爭議的行政院「經濟動能推升方案」廣告,而網路上更有網友推出聲稱以1488元便可拍攝出同樣效果的廣告,因此造成媒體大肆報導。然而傳播學者指出,媒體普遍刻意淡化兩個作品製作過程的不同,勢必會使社會大眾對廣告產製產生誤解。
銘傳大學廣告學系助理教授黎佩芬表示,業界廣告製作上必須考量道具、拍攝人員、演員、器材,以及後製人員…等成本費用,此外還要再加上廣告企劃、創意發想…等人力成本,網友在拍攝模仿影片時,許多成本都運用現有資源,再加上不考量人力成本,並不適合與行政院廣告進行比較。
撇開主觀的創意優劣不談,黎佩芬指出,「經濟動能推升方案」廣告畢竟是從無到有,經歷完整廣告產製過程而產出的;而網友所製作的版本,內容以及角色安排等都是模仿「經濟動能推升方案」廣告的安排,加上網友版的演員、場地、後製…等來源,均是無償取得,因此在成本上勢必相當低廉。
黎佩芬強調,新聞媒體以特定切入點鎖定新聞事件,無可厚非;然而,在這起事件的處理上,媒體普遍刻意淡化兩個作品的製作過程差異,只將重點聚焦於價格的差異,對熟知廣告產製的傳播界人士而言,或許可以一笑置之,但卻會誤導社會大眾對於廣告產製的認知。
|
|
|
|
|
|
|
|